时间:2025-08-06 11:41:20 点击:9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5~9:1。目前对于自闭症还没有更好的诊疗措施,而且自闭症一般发病在3岁之前这个宝宝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所以说,医学界普遍认为对自闭症患儿进行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心智行为训练可以帮助宝宝挖掘潜能,通过早期干预的方式帮助宝宝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1、康语儿童康复中心(特色康复课程)
2、东方启音(个性化服务)
3、大米和小米(资源丰富)
4、博爱儿康(全面评估诊断)
5、雅恩健康(专业治疗)
1.我们坚持全面覆盖、系统整合和高度专业化的原则,运用前沿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孩子打造一个温暖的康复家园,助力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2.我们拥有完善的儿童语言康复课程体系,通过唇部、鼻音、发音等练习,以及一对一训练和小组交流训练,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能力。
3.我们的言语训练服务非常全面,包括构音、言语流畅性、语言理解和表达、社交技能、嗓音问题以及吞咽问题等多个范畴的障碍及异常的评估和训练。我们还提供言语训练咨询、评估、诊断及训练服务,以确保孩子能够得到最全面的治疗。
4.针对性康复,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专业评估后进行个性化方案制定,康复治疗过程责任到人,定期追踪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真正做到科学、合理、高效!
5.个性化:根据每个患者的独特需求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新手自闭症家长容易陷入的误区
1.盲目进行感统训练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而感统失调常见表现是身体运动、感觉运动的不协调。
由于每个孩子的感统失调程度有所不同,所以感统训练要做多久,还要看孩子本身感统失调的情况而定,家长不可盲目地依靠感统训练来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一定要依据孩子的系统评估结果,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个训化干预。
2.着重认知训练,忽略社交训练
部分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认知能力,却忽略了社交技能是自闭症孩子很明显的弱点,导致孩子到了十几岁还不知道如何进行基本的社交,比如如何维持眼神,如何引起别人注意,如何进行交流等。
社交训练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因为所有训练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尽量融入社会生活。而基本的社交训练也并非一定要在同龄群体中进行,实际上最初的社交训练就是孩子和父母的社交,然后泛化到面对一个到多个同伴的社交。
所以在家庭一对一训练中,进行基本的社交能力训练是孩子通向融合的基础。
3.认为融合教育“越早越好”
所有早期干预的最终目的都是将孩子送入主流学校,但是并非越早进行融合越好,也不是每个孩子最终都能去主流学校的。
许多并没有准备好的孩子进入融合环境中,非但不会“和正常孩子待久了就会好了”,反而会因为环境中过大的压力和负面的社交体验,越来越不好。比如有个家长说孩子上学后,跟不上其他孩子的进度,很多字不会写,差距越来越大。
所以,如果孩子能力还不足以融合主流教育环境,家长不必强行将孩子送进去,不然孩子和家长都会很有压力。孩子应该在家庭训练中做好基础训练,再逐步地辅助孩子过渡到校园中去。
当孩子确诊了自闭症,家长要正确对待,理解和接受孩子,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和第一任老师,父母一定要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引导孩子走出孤独。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或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期待您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