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1 16:29:07 点击:78
机构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
开班形式:滚动式开班
主推课程:
机构优势:
“眼神冷漠”理论认为孤独症个体对眼神传达的社会信息不敏感,所以不感兴趣。这种说法符合社会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对社会信息普遍缺乏兴趣是孤独症特征的基础。例如,来自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马库斯孤独症研究中心的Jones等人首先在幼儿中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
该团队向平均年龄为2岁的儿童展示了一系列视频,并在观看视频时使用眼球运动技术来跟踪他们的眼睛。这些儿童包括38名普通发育儿童(TD)、26名孤独症儿童(ASD)和22名发育迟缓儿童。
结果:在*观看时,与其他两组孩子相比,孤独症儿童对视频中的女演员关注较少。在研究人员直接建议注意视频中女演员的眼睛后,孤独症儿童看眼睛的时间比典型儿童长。
当研究人员提出,在关注眼睛时,典型的一组孩子会在女演员的声音和面部表情有吸引力时看着她的眼睛;女演员没有情绪表达的时候,偶尔会看其他地方。发展迟缓组儿童的表现与典型组相似。与TD组和发育迟缓组相比,孤独症儿童在此期间盯着女演员眼睛的时间更少,他们的眼睛不会随着女演员面部情绪的变化而移开。这一发现表明,目光接触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并不是不愉快的,而是他们对眼中传递的社会信号不敏感。
英国伦敦大学大脑和认知发展中心的教授Senju和Johnson在分析孤独症患者的非典型眼神交流时提出,这种情况是由于婴儿早期杏仁核的激活程度较低,因此当婴儿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时,情绪反应也较低,即难以捕捉到眼神中传达的快乐或爱等信息。
比如,当你看着一个普通的孩子的眼睛,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他会自动感受到认同或欣赏,大脑中的杏仁核会激活大脑中的奖励系统,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但孤独症儿童无法经历上述过程。
请选择回复时限
Copyright © 2010-2024 www.soxp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5126号.
该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