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3 13:32:18 点击:5
自闭症不是一种后天疾病(acquired disease)。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developmental disorder),目前与学习障碍,注意力障碍(ADHD)等归为一类。发展性障碍主要由遗传导致,在童年早期便已有症状显现,并且会一直持续伴随一生。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症状会变化且有所减轻。但是对于严重的自闭症患者,早期干预对日后能否发展出语言能力很重要。
1、康语儿童康复中心(专业治疗)
2、东方启音(全面评估诊断)
3、大米和小米(综合干预)
4、博爱儿康(先进康复理念)
5、雅恩健康(持续跟踪反馈)
(以上排名来自网络,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1.通过趣味活动提升孩子的发音能力和口肌能力,设置专业趣味主题活动,培养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便早日恢复语言能力正常。
2.家庭参与:强调家庭在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家长培训和支持,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3.行为训练课程,应用行为分析是最常用的干预方式去提升儿童的沟通技巧。
4.服务内容涵盖专业测评、自闭症康复训练、言语康复训练、社交障碍、感统康复训练、儿童口吃、专注力、动作不协调等各个方面。
5.引进先进技术,制定不同训练方案,多对一训练,配合进口训练工具为孩子解决各类言语障碍,注意力、自闭症、以及感统失调等等问题。
新手自闭症家长容易陷入的误区
1.过度依赖机构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时间原因,把孩子全托给特殊学校或者机构,但是却不知道,家庭才是孩子康复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
目前大多数机构都会将家长培训纳入机构服务内容,因为自闭症干预是一个长期的、和环境密切相关的事情。
就干预时间上来说,有效干预时间是每周25-40小时,一般机构一周可以为一个孩子完成10个小时,剩余的时间就需要家长在家里完成。如果没有家长的介入,大多数孩子基本上无法得到有效干预。孩子的训练肯定要泛化到生活中去,家庭环境中存在大量生活场景,对于孩子的语言、认知、社交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这些部分几乎是机构环境无法替代的。
2.问题行为处理不当
在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家长们经常会进入几个误区:
(1)刚刚实施干预方案时,发现孩子情况更糟了,以为处理方式错误,于是停止。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家长应该继续。
(2)断断续续干预,极其危险,可能造成孩子的问题行为越来越严重,因为问题行为被间隔强化了。
(3)没有仔细找到问题行为的原因就随意干预,在干预前期,家长确实很难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行为,这时候就需要仔细观察记录,在找到问题行为原因之前进行干预,经常导致无效。
3.过分迁就孩子
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很多父母尤其是祖父母会在潜意识中对孩子产生负罪感,总想补偿孩子多一些,外在表现为对孩子的过分宠溺。但是,结果通常不容乐观。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本来就高发,宠溺只会进一步加重问题行为,导致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更加困难。
实际上,在行为管理上,父母应该建立和对待普通孩子一样的标准,行为问题不能讨价还价,因为孩子长大后的现实世界不允许。好家长的真正含义不是对孩子有求必应,而是帮助孩子获得他真正需要的东西。
自闭症谱系的孩子需要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康复训练,去专业的有责任心的大机构训练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的父母及照顾孩子的亲人更需要从心理上进行改善,唯此,如果是真正的自闭症患儿或是谱系儿童,才能从家庭根源上系统化、全面化、深入化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才能真正由小家的融入变为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或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期待您的咨询。